書不只有內在的文字和符號
外在的裝幀和封面
同樣見證了思想與歲月的交鋒
展覽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共同主辦
以書籍裝幀為主題
分成刻骨銘書、卷軸心事、蝴蝶展翅、巧奪添書及童心印記五個展區
活動期間為2019/12/27~2020/04/12
刻骨銘書
從泥板、甲骨文、青銅器到石碑
皆是書寫的材料
由於泥板、甲骨文、青銅器或石碑
書寫不便且不易攜帶
便漸漸出現木製或竹製的簡冊及絲製的帛書
圖片by 蹦世界
卷軸心事
中國發明造紙術後
紙張成為書寫、繪畫的主要載體
書籍裝幀以卷軸裝為主流
隨著雕版印刷術的成熟
經摺、梵夾等裝釘方式相繼出現
摺頁與冊頁成為書籍裝幀的主要方式
圖片by 蹦世界
蝴蝶展翅
為了改良經摺裝書籍容易斷裂的缺陷
出現了蝴蝶裝與包背裝的冊頁裝幀形式
為了使書籍更加堅固耐用
進而發展出穿線釘書的線裝書
成為古籍最為普遍的裝幀形式
甚至影響了朝鮮半島及日本等地的圖書
圖片by 蹦世界
巧奪添書
裝幀除了保護書本
還能賦予書本或擁有者尊貴的價值
19世紀末機械印刷時代來臨
輕巧易於攜帶的平裝本逐漸取代傳統的精裝本
多樣的封面設計與插圖
為書本增添了豐富的裝飾性與藝術價值
圖片by 蹦世界
童心印記
近代西方體認到孩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彌足珍貴
日本明治維新的知識份子受到啟發
開始著手改寫、編撰童話繪本
於1910~1920年代流通至臺灣與中國社會
臺灣便開始發展在地的童書
圖片by 蹦世界
無巧不成書:裝幀易容的旅程蠻適合親子參加
不儘可以讓小孩了解書的歷史
也能翻閱玩具書
但因為地板是木製的
要避免在裡面奔跑玩耍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